Site icon 啟蒙真相的旅程

中醫怎麼看癌症

中醫對惡性腫瘤的認識源遠流長,早在3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瘤”的病名記載,2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已經有十幾種腫瘤病症的描述。中醫對癌症的病因、病機、診斷、治療、康復和預防都有豐富的經驗。

在《內經》裡有:「黃帝問於歧伯曰:『石瘕何如?』歧伯曰:『石瘕生胞中』」;在《周禮.天官》裡有:「有瘍醫下士,掌管腫瘍……等病」;《晉書》中記載:「初帝自有大瘤疾,使醫割之」;《隋,諸病源候論》提到了「癥瘕」;在《宋.三因方》對所謂的「癭瘤」有所描述。而第一次確立「癌」這個病名,應該是在《宋.衛濟寶書》;到《元.丹溪心法》又記錄了「乳癌」。元朝以後的醫書中,也有對「腎癌」與「舌癌」(舌菌)的詳盡描述。

如提到腎癌的症狀時,說到「馬口內生堅硬豎肉一粒,數年後腫大劇痛,肉翻花如石榴,甚或流血如注。」這與今日被稱為「陰莖癌」的症狀相似。而古人所謂的舌癌,則是:「初起如豆,漸大如菌,疼痛紅爛無皮,朝輕暮重。」如果將古文口語化後,其實與現代的說法無異。

其他沒有以「癌」為名,但症狀卻很類似癌症的尚有許多。例如「繭唇」的症狀是:「唇腫重出如繭,或本細末大,如繭如瘤…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反為翻花敗症。」類似現在的唇癌。「噎膈」的症狀是:「噎枯在上,咽喉擁塞,飲雖可入,食不能下;膈枯在下,胸臆否悶,食雖可入,至胃復出。」接近「食道癌」或「胃癌」的徵狀。「失榮」的症狀是:「生於肩項、耳前、耳後等處,初起如痰核,日久漸大,堅硬如石,推之不動,按之不移,一年半載方生陰痛,氣血漸衰,形容削瘦,破爛此斑,滲流血水,或如泛蓮。兼多穢氣,愈久愈大,愈潰愈堅。」基本符合了惡性淋巴瘤由早期到晚期的症狀。

此外,尚有石癭、石疽、石瘤、骨瘤、腸覃、積聚等病的症名,都記錄了可摸到的堅硬腫塊,其情況和癌症的腫塊極為相似,而某些致命的惡瘡、癰疽、翻花瘡等也未必不是癌症。

可見古代中醫,雖然沒有將某一類疾病特別以「癌」為名,但卻早已經注意到這一類疾病與對健康的重大影響。

癌腫在中醫學中屬於「瘤瘤」「積聚」「噎隔」等病證範疇,華佗在《中藏經》中指出:「夫癰疽瘡腫之所作也,皆五臟六腑蓄毒不流則生也,非獨因榮衛雍塞而發者也」。 中醫認為,腫瘤乃氣血津液滯留形成的病理產物,而這些病理產物之中,最主要的就是氣滯血瘀痰濕等陰寒之邪。因為中醫認為陽氣是靈動的,而陰寒之邪是凝滯的,人體因為情志失常、飲食失調、房勞等因素會導致氣虛,寒濕重,痰飲內盛,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癌腫。

中醫對癌症成因的推敲

現代醫學認為,細胞自身產生,或者由外在環境接觸而得的毒素,如果不正常地集結及互相影響,會導致身體發生畸形性質的異物,是「癌」症成因之一。中醫將這類因素,稱為「瘀滯凝積」。如《外科大成》就說:「夫癭瘤者,由五臟邪火濁氣,瘀血痰滯,各有所感而成。」 另一個被現代醫學認可的癌病成因,是飲食起居不適當。其實,中醫也早就關注其中的關連性。《證治彙補》將:「膏梁厚味,醇酒淫慾,動脾胃肝腎之火,致令血液衰耗,胃脘枯槁。」列為噎膈(食道癌、胃癌)成因之一;明代著名醫學家龔廷賢所著《壽世保元》,推測繭唇(唇癌)的成因之一是:「或因厚味積熱傷脾。」

中醫論癌症形成三要素

脈象是反映一身氣血的變化的外在表現,對癌症的辨證論治至關重要,癌症的脈象主要從虛實兩端把握。癌症的形成一般在伴隨著陽虛、氣虛的同時還有陰實,也就是說有看得見的腫塊的形成。 癌腫從中醫角度分析是一個有形的病理產物,其中淤血和痰濕、氣滯是關鍵病機。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判斷。

第一是淤血重,脈象上,淤血脈一般都有澀象,如果淤血在上焦則寸關澀,如果在下焦則尺澀,全身性的淤血則有全脈澀象。從語言行動上來說,淤血重的人一般反應比較緩慢,語速不快,經常會健忘。從舌質的青紫、疲斑疲點反映出來;如果平時有這些現象,那就要及時診斷治療,以防深入變成癌症。第二是痰濕重,一般來說癌症形成有形的包塊就是中醫所謂的痰核,而所有的痰核一般都是痰濕重導致的。痰濕又有寒濕、濕熱之分,從脈象上來說,滑脈是診斷痰濕的關鍵要素,滑脈也意味著精虧。痰濕可以從舌苔的厚膩表現出來,但是無形之痰不一定有舌象的反映;另外,痰濕第三是氣滯重,氣滯有的時候跟血瘀很難分別,但是氣滯也可以非常好的辨別,第一就是通過一身的氣血狀態,氣滯之人很多都表現出來非常氣虛,動不動就很累,所以一些不耐類的人很多時候多容易發展成為癌症,而老一輩人碰見稍微一動就很累的情況就會懷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氣滯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表現,那就是喜歡太息,通過呼吸來調節體內的氣機變化。當然,弦脈是診斷氣滯的關鍵資料。

情緒因素造成癌症?

情緒因素與癌症的關係,現代醫學日漸重視,但中醫可能是最早觀察到這一點的。朱丹溪說:「(婦人)不得於夫,不得於舅姑,憂愁鬱遏,時日積累,脾氣消沮,肝氣橫逆,遂成隱核,如鱉棋子,不痛不癢,十數年後,方為瘡陷,名曰乳癌。」他認為長期的憂愁抑鬱,引致臟腑之間的不平衡(各種生理機能不協調),是乳癌的成因。其他中醫書籍對失榮(惡性淋巴瘤)、噎膈(食道癌、胃癌)、繭唇(唇癌)等的成因,也有類似的說法。如「憂鬱失志……所由成」(證治彙補),「此由先得後失,六慾不遂」,可見中醫認為情緒因素,廣泛地與多種癌病的形成有關。

基於「瘀滯凝積」、「飲食生活無度」與「情緒因素」這三個形成因素,因此中醫用藥的方針,一般主要會用到有以下幾類藥物:

化痰藥物:半夏、陳皮、南星、皂角刺…等。

消瘀藥物:紅花、歸尾、桃仁、三七、三棱…等。

軟堅藥物:昆布、海藻、海帶、紫菜…等。

行氣藥物:木香、砂仁、烏藥、蘇梗…等。

解毒藥物: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連翹…等。 近年來更將研究的觸角,延伸到民間草藥對治癌的效果,如:八角蓮、白花蛇舌草、長春花…等。

中醫對癌症的預防

中醫既然歸結出癌病發生的原因,其預防方式,就是消除不利的因素:

既然憂愁、痛苦等情緒會誘發癌症,那麼,抱持堅強的信心和樂觀快樂的情緒就可使癌症發生的機會大為減少。

既然飲食起居不正常可能造成癌病變,那麼《內經》:「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形勞而不倦」的建議便更見可貴。從這觀點出發,中醫認為在飲食方面,每日進食要有定時,不可過飢過飽。多選清淡平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常吃燙熱的食物。脾胃虛弱的人,在月經期中或產後不久的婦女,則不宜吃生冷的食物。

而工作、活動和休息方面,睡眠時間要充分,起床最好定時;好逸惡勞固然不可取,但要循著一定的法度去適量勞動,過量反增勞損。性生活也是中醫談論防病的重要一環,放縱過度的性生活,會削弱身體,導致百病叢生,尤其是酒醉後發生性行為,更嚴重違反中醫的防病原則。 而中醫主張及早消除瘀滯凝積,用現代的說法,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中醫很重視癌前期的病變(黏膜白斑、皮膚角化、慢性潰瘍、疫肉、結節等),主張用祛除瘀滯,使之消散,以免成為心腹之患。

防氣滯防癌

氣滯主要是由於肝氣鬱結,因為肝主疏泄,如果肝不能疏泄了,則人體的氣機出現了轉輸不利。防氣滯主要要從情志上加以防範,另外在有明顯氣滯的情況下,不可服用黃芪等補氣之藥,不然容易導致越補越雍滯。 氣滯導致主要跟情志有關,負面情緒很容易的導致人體內的氣機轉樞不利,所以一定要適當的控制情緒,該發泄時可以發泄,該調節時用一定的方式加以調節。

防淤血防癌

淤血的厲害,現代人都了解,所以很多人熱衷於吃去淤血的藥,比如三七之類的藥物,誠然這些飲食或者療法 可以獲得一定的效果,甚至很多老年患者都以此為樂,朋友之間送禮也以送三七為榮。 但是,對於有一些人來說,血瘀的原因並不是那麼單純簡單,在飲食或者調養的過程中還是要多注意,最好是用一些食物,比如藤本類的蔬菜,空心菜、地瓜葉等為佳。

癌症的產生不是憑空的,在每一個人身體之中都有癌症種子,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的癌症種子都會發芽,有的可能30歲就發芽了,有的可能90歲才發芽,這就完全依賴於我們的環境因素了。 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容易發生癌症的「土壤」入手,從根本上根除土壤。因為不管我們的技術多先進,但是只要癌症被發現,就會在非常短時間內擴散。癌症被發現的初期,其實已經處在癌症的末期了。

資料來源:

中醫癌症觀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科 吳大鵬醫師

*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中)  陳貴廷  楊思澍主編? 1991年7月第一版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中醫內科學 知音出版社

*李忠《臨床中醫腫瘤學》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 年 8 月 . *中醫現代腫瘤學 楊金坤著 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

**本網站內容資訊皆來自於國內外相關文獻整理資料集結而成,並無任何影射毀謗他人之目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