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的救星?「未來肉」將帶動的畜牧業大革命
最近電視與新聞正在大量的報導所謂人造肉的資訊,彷彿我們需要進入一個更好的世界正在悄悄的為我們的意識寫下了新的程式和認知,不知不覺中這些人造肉品已經席捲你我的世界。
全世界正在推行所謂的綠色環保,認為畜牧業是造成地球水、能源、土地消耗的元兇之一。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預言:縱使如此,人類不太可能停止吃肉,因此未來實驗室將能夠開發一種動物性蛋白,以提取的肉類組織培養成為肉塊,更在味道、口感、營養成分上,讓人們吃不出來其實牛肉根本不含牛肉。
這樣的「合成肉」(synthetic meat),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名稱,雖然有較難聽的「假肉」(Fake Meat),但也有如「未來肉」(Future Meat)、「養殖肉」(Cultured meat)等別具新意的詞彙,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和不可能食品公司(Impossible Foods),目前更是少數完全製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
牛津大學研究指出,如果要在本世紀前將溫度上升控制在2度以內,我們必須在全球減少75%的牛肉和90%的豬肉,如果沒辦法達到這樣的控制,人們確實面臨著極高的環境風險。
因為這些許多的環保資訊而整個商業環境正在努力的推動低碳拒絕吃肉,立意良善,但是所謂的地球暖化是真相嗎? 不妨有空的話去看看《全球暖化大騙局》(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是由英國電視導演馬丁·德肯執導的紀錄片。

全球暖化是騙局?16科學家聯名揭秘
如果我跟你說,所謂的氣候變遷只是因為地球的軌道發生變化而產生持續的溫度改變,你會相信嗎?恩…我想真相是屬於自己的,去做功課吧。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回到人造肉的主題上吧!
人造肉小辭典
所謂「人造肉」,即是以人工技術所製成的傳統肉類替代品,又稱為「仿生肉」,其營養價值足堪比擬一般肉類。廣義「人造肉」有2種,一是利用豆類蛋白質製成的「植物肉」
植物蛋白肉
又稱為素肉,植物肉,使用植物的蛋白質原料, 大多的素肉製作方式主要是大豆蛋白、小麥蛋白、豌豆蛋白。
超越肉品Beyond Meat、OmniPork新豬肉、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等等的公司都是使用這種植物蛋白來製作未來肉,不含動物激素以及膽固醇。
另則是透過動物幹細胞培育而成的「培養肉」。
試管肉
又名乾淨肉、合成肉,使用這種方式製作的公司孟菲斯肉品Memphis Meats就是從動物體內抽取幹細胞,放進試管或培養皿上讓它分裂生長,最後長出肌肉組織。
與植物蛋白肉的差別是植物蛋白肉是不含動物的成份,但試管肉這個方式一樣是由動物身體抽取出來。目前僅新加坡核准實驗室培養肉上市,所以現階段大眾所認知的「人造肉」,普遍是指「植物肉」。
人造肉台灣也有參一腳? 席捲全球植物肉市場的Beyond Meat,其關鍵技術係出自於台灣人、美國密蘇里大學名譽教授謝富弘手中。謝富弘目前任職於美國密蘇里大學生物工程暨食物科學系,擔任特聘教授,又被譽為「超越肉類之父」。

根據報導,謝富弘在食品科學界投入研究數十年,自 1990 年代開始研究大豆蛋白食品加工研究,經過多年嘗試,在 2008 年成功製作出「無雞肉雞柳條」的雛形,無論是纖維或是咬勁,都與真實雞肉無異。
而被譽為素食王國的台灣,也沒有在這股熱潮當中缺席。
6年前,大成長城董事長韓家宇就嗅到植物肉商機,後來美國的Beyond Meat公司崛起掀植物肉風潮, 2019年10月,大成正式進軍植物肉市場,成立「新食成」,在韓家宇親自督軍下,很快地在去年推出植物肉品牌「NEO FOODS」,並陸續打進全家及momo等傳統與電商通路,成為台灣領先跨入植物肉的上市食品業者。 Beyond Meat開出第一槍之後,Impossible Foods、Green Monday等植物肉新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而消費者愛嘗鮮,促使肯德基(KFC)、漢堡王(Burger King)、星巴克(Starbucks)、百事可樂(Pepsi)等餐飲連鎖業者與食品大廠,紛紛出手拉攏Beyond Meat等植物肉廠商,共同開發植物肉相關產品,逼得傳統的肉品與食品龍頭大廠泰森 (Tyson),雀巢(Nestle)等,也不得不加入這場戰局。
比爾蓋茲吃過之後Beyond Meat一飛沖天

2年前掀起「未來肉品」話題的Beyond Meat,可以說是植物肉這個潮流的全球先鋒,Beyond Meat是洛杉磯一家製造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世界首富比爾蓋茲吃了它的「未來漢堡排」,都說:「我吃不出與真實漢堡的差異!」進而投資Beyond Meat,使得該公司聲名大噪。
有了比爾蓋茲加持,之後包括Twitter共同創辦人比茲·史東與伊凡·威廉斯、全球最大風險投資公司凱鵬華盈(KPCB)、明星李奧納多都成為Beyond Meat股東,李奧納多曾發聲明說:「碳排放主要源自畜牧業,從動物肉轉向Beyond Meat開發的植物肉,是降低我們對氣候影響最有力的措施之一。」 2019年5月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後,更一直是華爾街最熱門的股票之一,股價最高曾飆到近235美元、截止2020年7月31日也近126美元。植物肉潮引發的滾滾投資錢潮不止Beyond Meat受惠。


什麼樣的魔力讓名人富豪紛紛投入?
除了比爾蓋茲李奧納多,twiter摩根大通這些西方名人和機構投入之外,連華人世界富豪李嘉誠都動了起來。

在Beyond Meat大紅大紫後,目前他的最大驚爭對手「Impossible Foods」雖然仍未上市,但也已經吸引香港首富李嘉誠、全球最成功的企業創投之一GV等的投資,李嘉誠更對這1億美元的重磅投資表示「非常超值 !」究竟,植物肉憑什麼受到投資人的喜愛,甚至成為全球擋也擋不住的風潮?
憑藉產品本身高度擬真的特性、永續理念的結合,前面提到的兩個品牌植物肉成功吸引了一群投資者。
在這之後全球許多食品大廠也紛紛搶進,透過併購、投資、自創品牌等方式進入市場。與25家大型食品零售商與製造商合作的投資者網絡「FAIRR」發現,全球有40%食品巨頭包括特易購、雀巢、聯合利華、泰森食品等已經建立了專門的團隊,進行植物基產品的開發,植物肉也是一大主戰場。
全球最大的食品製造商雀巢近年來就積極佈局植物肉,2017年收購了位於美國的植物肉公司「Sweet Earth」以及以色列的「Garden Gourmet」後,近期大動作頻頻。2020年5月,雀巢宣布在中國天津投資1.1億美元打造植物肉生產線,預計年底開始生產;7月,雀巢也在歐洲開始販售Garden Gourmet的植物肉漢堡肉餅「Sensational Burger」,同時瞄準美國與中國市場。植物肉的商機,甚至連傳統肉品加工公司也無法忽視,世界上最大的「JBS」與美國最大的「泰森食品」都建立自有品牌參戰。
亞太市場方面,除了Green Monday積極推廣外,中國也於2019年迎來國內第一個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
台灣則是在2019年初,由Green Monday與momo富邦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引進新豬肉與Beyond Meat,進一步刺激了國內傳統素食大廠開始效仿、轉型,並在2020年迎來國內素食廠商弘陽食品攜手代理商三石天合國際推出的第一個植物肉品牌「VVeat」,以及穀物加工大廠鈺統食品開發出具有潔淨標章的「三機」植物肉。台灣的植物肉市場,從消費者到產業鏈,正迎來一場無肉革命!人造肉有哪些知名公司?
01超越肉類公司
Beyond Meat

02新豬肉
OmniPork

來自香港Green Monday社會企業的OmniPork新豬肉。粉色系的官網以及產品包裝和LOGO,可以知道他是以豬皮膚的顏色做為商品識別色。

03不可能食品

Impossible Foods不可能食品與Beyond Meat超越肉類公司這兩間公司相似度來說其實蠻高的。不只大眾經常把兩個創辦人搞混以外,也都是做漢堡排。這兩間公司的投資人也都有比爾蓋茲的身影,連香港首富李嘉誠都是投資人之一。以拯救地球的理念悄悄改變你飲食?
目前越來越多的商家和速食連鎖餐廳紛紛推動人造肉的活動,包括肯德基、漢堡王等等廠商。



但換個角度來思考吃人造肉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吃人造肉的目的是為了健康,那人造肉真的健康嗎?天然食材跟加工食品哪一個會比較健康呢?
如果是為了解決糧食危機,那些製作人造肉所使用的植物原料,是否也能直接養活我們全體人類呢?如果可以,有沒有人造肉真的有影響嗎?
目前人造肉的售價也高於一般肉品,當我們用更高的價格去攝取這些加工食品,是否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最高效益?
換個角度想,有沒有可能這些商人正在販售新的理念以推廣自己心的事業板塊和商品? 畢竟比爾蓋茲這位富豪,已經從賣電腦到賣疫苗到現在打算賣肉了。

在這些漂亮的理念行銷前或許我們可以深入思考,這些商品可以是我們口味的新選擇,但是否如同這些廣告宣傳標語所說的就靠大家的智慧去判斷了。
五十年後的肉品世界會變得如何呢?大家拭目以待吧!
參考網站: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8R9ZJK
https://startvegan.com.tw/artificial-meat/vegnews.com
**本網站內容資訊皆來自於國內外相關文獻整理資料集結而成,並無任何影射毀謗他人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