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百葉窗簾,再闔上。

這十二樓窗外的景色已陪伴華生將近二十個年頭,

總是這外頭的點點燈光提醒他,夜幕降臨,是時候下班回家了。

「終於要放假了,做什麼好呢?」週五的夜晚華生可以鬆口氣,暫時卸下這日復一日的疲憊。

坐上開了十一年的復古老爺車,皮椅因為長期摩擦而微微裂開,

就像自己臉上的紋路,但華生一點都不介意,他喜歡時間所記錄的一切,和簡單的質樸。

關上門,華生突然決定今晚不要再獨自度過。

「喂,夏洛克,最近在忙什麼?

    晚上我去你家一起吃個飯聊聊天吧!」

「嗯。」

華生一邊打開廣播,一邊想起這老友嚴肅又不討喜的臉,

和他那堪稱雜草般的混亂頭髮,不禁會心一笑。

就在華生還在煩惱今晚晚餐著落的當下,遠方發亮的霓虹燈看板吸引了華生的注意,「基於植物製作的未來漢堡,非基因改造,口感逼近真實牛肉!Beyond Meat是你體驗未來食物的最好選擇!」

「就這麼辦吧!」一個右轉彎進了得來速車道,面對著眼花撩亂的點餐螢幕,一時也愣住不知該選什麼,只能任由著點餐人員滔滔不絕的推薦,最紅的話題性新品未來肉漢堡究竟是什麼華生實在也不懂,薯條加大、加點炸雞一桶,再配上兩大杯可樂。

一點也不營養且十分罪惡的晚餐,但累積一整週工作的疲憊直到此時此刻,只有高熱量的豪華套餐能夠撫慰華生對於工作甚至是生活上的無力感。

右轉後放慢速度,熟悉的街道和路樹,「貝克街221號」映照在左側車窗和華生的眼睛。

進門脫下帽子、掛上大衣,打了個哆嗦,走進B室。

「冬天要來了,是時候儲備些食物和能源了」,華生想著。

「哇!夏洛克你在幹嘛?」華生傻眼,手上抱著的晚餐和下巴都差點掉了。

眼見那張深色實木桌上雜亂不堪完全看不到桌面,因為上面擺放了滿坑滿谷的食物,餅乾、炸雞、泡麵、蚵仔煎、熱狗、香腸到乳製品、芋圓粉圓、果醬、汽水、果汁、軟糖、芒果乾,甚至還有狗飼料⋯

「隔壁巷子111號的郭太太,她和她家的毛毛都得了癌症,我正在研究他們的病因。」夏洛克戴著荒誕的實驗手套和護目鏡,頭也不抬的回答⋯

【第二章】加工食品的威脅

生活充斥許多加工食品在我們四周,加工食品到底如何定義?它和原生態食品有什麼區別?巴西科學家蒙泰羅按照食物加工程度提出NOVA食物分類法:

第一類是「未加工或最低加工」的原生態食品,像水果、蔬菜、堅果、肉、蛋、牛奶,最低加工包括乾燥、研磨、冷藏、巴氏滅菌、真空包裝等。

第二類則叫「經加工製造」食品,是通過壓榨、精製提取的食品成分,如牛油、鹽、糖、蜂蜜。

第三類「加工食品」,透過防腐、​​醃製、發酵等過程製成,比如豆腐、奶酪、純麥片、白麵包、煙燻肉類、肉類罐頭等。

第二類則是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就是在加工食品上再加工的食品。這類食品經過油炸、擠壓等處理,通常在包裝上可以看到加入了 5 種以上工業製劑,比如著色劑、乳化劑、調味劑。常見的食物有餅乾、熱狗、糖果、雞塊、薯條、漢堡、能量棒、泡麵、代餐粉、碳酸飲料、含糖飲料、冷凍便利食品等。

是不是感覺各類超加工食品其實和自己的生活形影不離,它們便宜、方便、美味,但同時也極易讓人過度食用,會讓你攝取很多人體並不需要的高糖、高鹽、高脂,攝取極少量人體真正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

超加工食品的基本問題是它們在設計時就沒有考慮到健康問題,製造商喜歡將口味、口感、成本、安全性、有效日期放在首位。

夫茨大學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院長 Dariush Mozaffarian指出:

一般來說所有的加工食品一定會貼寫『合法添加物』以至於讓我們食用上不知不覺產生安心感,但事實上這些添加物一直都悄悄的對我們身體造成負擔,首先我們先來認識添加物是什麼吧。

食品添加物的定義,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三條,指的是「為食品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強化營養、防止氧化或其他必要目的,加入、接觸於食品之單方或複方物質。」

從字面上來看,使用食品添加物,是為了要讓食品在製造、運送或儲存過程中,能夠更好吃、更安全、且不易變質的方法。主要功能包含以下幾種:

  • 食品製程中的必要元素,像是製作拉麵、油麵使用的鹼水、豆腐使用的硫酸鈣。
  • 提升食物的保存性,未經處理的食物久放會導致細菌滋生,腐壞變質。
  • 降低製作成本與加工時間,像使用膨脹劑製作麵包,可減少製作上的時間。
  • 提高營養價值或減低熱量,像是添加鐵質的飲品,或是零熱量飲料中的阿斯巴甜。
  • 增添風味、外觀或香氣,一般常見的色素和味精,都可以讓食物看起來更誘人好吃。

從人類歷史來看,食品添加物並非現代才有,最初的食品添加物,像是香料、鹽巴等,就是用添加物以達到調味、幫助保存的功用。隨著現代科技進步,人們利用化學合成的方法,得以取得許多天然食物中不存在的化學物質作為添加物,來達到一些在食品製程上的特定目的。當這些特定目的成為目標時,就會去除數千種微量營養素,加入了諸如乳化劑、穩定劑之類的添加劑,這些工業成分、化學成分被認為是安全的,但其長期作用我們是否清楚了解嗎?

本章小結

『沒有醫生會在死亡證明上寫下死因:飲食』

但許多人因病過世,且很多疾病,是由飲食所引起或因飲食而更惡化。是誰讓消費者養成在不知情之下食用各式加工食物的習慣? 本章節簡略的介紹了加工食品分類與食品添加物的定義,而常見的食品添加物對人體的影響有些共通性——生殖系統傷害癌症

這是巧合嗎?

未來我們將會逐步解開心中的謎團。而這需要你的好奇心、勇氣與耐心,前往真相資料庫了解更多,我們更強烈建議您使用不同的搜尋引擎,跟著華生和夏洛克的腳步,做自己的偵探。